由長城的興建歷史探索中國秦漢之後兵學思想的演進

17:36
以下為本人本週軍訓課的作業,轉載請著明來源並告知本人。
------------------------------------------------------------------------

中國人有著獨特的道德、天朝觀等神聖思想,而長城的興建也與此脫不了關係。對中國來說,與其和鄰近邦國交涉,他們寧願隔離。長城即如此誕生在「消極交涉」、「積極固守」的概念裡。

從姜子牙到諸葛孔明等傳說逸事都一再顯現實戰中,令中國人崇拜的並不是人海戰術或惡毒兵器,而是如神的智謀。長城戰略靠的不是千軍萬馬,而正是策略上的部署與調度。中國人對運籌帷幄的軍事策略已經到了著迷崇拜的程度,近代歷史裡屢有政治人物宣稱西方船砲為「至拙至愚之器」。直到今日,也有許多人認為長城即是中國人不對外侵略的仁義精神以及防禦工事的深謀遠慮。

事實上,長城在中國戰史裡發揮的功能實在乏善可陳,雖然迷信於「謀略」,中國卻習於用一點也不「謀略」的做法來使用長城。長城的意義建立在軍隊的守備能力之上,但大部分朝代的做法就是不斷、不斷的修長城,明朝尤其如此,修了兩百多年城,北方的侵擾也擾了兩百多年。

蜿蜒數千年的長城寫下中國的軍事史,也刻化出了中國人的精神狀態。與興建時耗費的民力相比,作為中國宣洩依賴感的精神碉堡,長城對中國來說並不是個划算的投資。也就如元代或唐代,只有不在心理上依賴這座徒費人力物力修建的、投資報酬率極低的、老母親一般的土牆時,中國才會有獨立、強大的軍事或外交力量。
技術提供: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