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猜火車」電影看偏差行為與藥癮次文化

21:52

下面是我的青少年文化作業,轉貼必須註明原作者與連結,謝謝。

---------------------------------------------------------------------------------------------

嗑藥只有一個煩惱:記帳。不嗑藥就得煩惱一票事情,沒錢就不爽,有錢就酗酒,沒馬子不能搞,有馬子煩死人。要擔心帳單、食物、老是踢不贏的足球隊、人際關係,但有了毒癮,這些都不重要了。唯一的缺點就是要忍受各種人跟你說,我絕不會用毒品戕害身心,他媽的化學物,休想!那是浪費生命,老兄,用毒品戕害身心不好,你把每個機會都搞砸了,就只會拿毒品塞血管。甚至有時連我也會說出這種話:不玩了,我要戒掉。」這是「猜火車」劇中開頭的一段台詞,這樣一段台詞可以很清晰的看出劇中主角瑞登的行為方式,一種主流之外的次文化型態,與一般認定的正常生活有著一段絕對不算短的距離。

偏差行為與墨頓

在社會學的觀點中,或許不少學者會用偏差行為的理論去試著解讀這部電影,要去歸類一個人或一個團體的偏差行為,我想墨頓的「偏差行為脫序論」會是很適合的。藉由達成手段(認真工作)與社會目標(獲取財富)符合主流社會與否的分野,墨頓將行為者分成數種類型:為了財富認真工作的類型屬於順從的「非偏差行為」、拒絕認真工作但卻用其他途徑(如非法行為)想獲得財富的被稱為「創新」、雖然已經放棄發財卻仍做著認真工作的舉動是「儀式主義」、不想發財也不認真工作的是「退縮」,而劇中主角放棄認真工作、放棄積極獲取財富的作法,將可以歸類在「反抗」的行為。

在瑞登身處的同儕團體,一個專事吸毒與偷拐搶騙的團體中,我們可以觀察他們獨有的目標、需求和互動模式。當他們不再選擇人生,放棄各種被世界大部分人追求的目標、理想,藥和性這種直接生理上的刺激就成了神,左右他們的行為、生活、情感,與生命。在他們共同扶養的小孩死亡時就寫實的描繪出這樣的狀況:他們沉浸在藥物的迷幻中遺忘需要照料的嬰孩、在嬰孩死後漠視的坐著,比起急需安慰的少女,瑞登選擇先幫自己注射。對生活在藥物之中的人,友情、責任都是次一等的,面臨藥癮的襲來,他們可以竭其所能只為了獲得下一針注射。劇中有著瑞登鑽入馬桶尋找藥丸的畫面,就是利用超現實的手法讓閱聽人體會,一顆藥丸對藥物中毒者帶來的幸福感。

人生方向與馬斯洛

影片中我們看到的偏差行為團體沒有一般人對生活的目標與努力方向,而是以一種脫序的方式存在。馬斯洛的需求理論把人類需求作出了從低到高,「生理→安全→愛與歸屬→被尊重→自我實現」的排列。在瑞登所處的團體裡,他們放棄實現人生目標、不在乎社會的目光,甚至近乎放棄與社會有一定程度的關聯,也不在乎環境的安全與否。藉由藥物的作用,在藥物毒害身心的時候,馬斯洛認定的人類需求在他們身上可以幾乎消失。

除了藥物中毒者之外,這個團體裡也有暴力傾向者和普通人,可想而知,這個團體間的互動是充滿問題和衝突的。從劇中許多的暴力場景中,我們會逐漸發覺處在這種生活情境中的成員很難不成為偏差行為者。劇中不時引起鬥毆的角色卑鄙不斷把周遭的朋友帶入暴力事件,而原本唯一健康的湯米也因為遭遇不順遂而學習服用迷幻藥。這樣的關係是交互影響的,最明顯的是到瑞登戒毒擁有正常工作後,卑鄙和變態男的投靠對他美好生活的破壞。

瑞登的人生並不是美好的,當然更不可能是單純幸福的,但在劇中,似乎還是一個充滿眷顧的角色。我們在劇中常常可以看到主角瑞登心中的衝突和矛盾,多次戒毒失敗的無力、對蘇格蘭社會的不快、對異性的渴求、對同儕的不滿、對自我的不認同……,就算說這部電影是消弭瑞登心中障礙的過程或許也不為過。即使出現了許許多多危機:吸毒過量、遭人追打、官司訴訟、戒毒痛苦、同儕紛爭,他都找到一個出口全身而退。在種種事件發生後,瑞登的生活方向從選擇「不選擇人生」而選擇海洛英到努力戒毒迎向新生活,亦即脫離偏差行為回歸主流社會。

阻力最小的路

瑞登的生活中特別值得提的一段插曲是和他發生過關係的未成年少女戴安,在這部劇中戴安是一位適應社會,能夠應付一般認定的正常生活模式的人,但卻也同時玩樂在被視為偏差的次文化空間。或許遇到戴安成了瑞登的一個契機,在父母讓瑞登成功戒毒後,他的生命便走向了積極。向戴安學習在社會上生存,不表現出最真實的自己,而採取另一面來與世界應對。瑞登最後拋開了一直想擺脫的悲慘酒肉朋友,選擇了生存在世界上阻力最小的路。

偏差行為模式與順從模式的差異只在於「目標」與「手段」,在墨頓的分類下,瑞登從毒癮的「反抗行為者」走到捲贓款潛逃的「創新行為者」。在片尾背叛朋友偷走贓款後他說了一段與開頭相反的話:「我為什麼這麼做?有一百萬個答案但全是錯的。原因是我根本就是個壞胚子。但這會改變。我要改變。這是最後一件壞事。我將洗心革面,向前走,選擇人生。我已經在期待了,我會跟你一樣……」。

也許最後瑞登能重回社會期待的正常生活,有個正常工作、合法的繳納所得稅、想著賺錢買間自己的公寓。也或許他會再度跌回毒癮的控制,像過去那樣。這部片想傳達的或許不光是血淋淋的毒癮情境和偏差行為者的生活實錄,在另一方面對主流社會的適應與妥協也可能是他隱晦的想法:我們應用最聰明的方式生存在世界上,就像戴安那樣。

496630520 社會一 江奕翰

技術提供: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