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符號力量的角度分析台灣的媒體運作──苦勞網個案分析

22:00

本篇是我的社會力學課期末報告,轉載請告知並留下來源。

-------------------------------------------------------------------------------------------------------------------

壹●前言

在網際網路上尋找較具論述性的新聞報導時,我們常會看到的來源是──苦勞網。「苦勞網」目前在網路上設立已近十一年,擁有「社運人士的中央社」之美稱。大抵而言,作為關心台灣社會運動狀態以及弱勢議題發展的網路使用者,苦勞網可以說是一個最大的聚落。

符號在大眾傳播媒體中一直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媒體吸收符號、傳遞符號,甚至自己營造出一套符號。苦勞網是一個非主流的媒體,他擁有特定的服務對象與立場,在它的身上我們可以觀察到更鮮明的符號特徵。在以下列舉的苦勞網型態,特別是被標上粗體的部分,都顯現出建構了苦勞網印象、地位、結構,與功能的符號元素。

這篇文章主要觀察苦勞網的運作與發展歷程之中,展現出哪些符號力量,也試著分析思考這個台灣非主流媒體的生態與可能。

貳●正文

一、 第一印象

進入苦勞網,我們會先在首頁上看到的是一張悲情的老婦人黑白照片,以及幾條捐款訊息,接著左上角會有著網站的標語:「媒體的運動、運動的媒體」。短短的時間內,我們對苦勞網的第一印象就被鮮明的符號建立了起來。讓我們去分析這些為我們帶來感觸的項目(不論這些要素是偶然或刻意被建立的),我想它們已經營造了台灣社會運動者的形象。照片展現滄桑的、貧窮的、需要支援的,呼應著苦勞網的立名,可以苦、可以勞,同時也為苦難的勞工群眾爭取福利。作為服務於此的媒介,苦勞網的標語好像就表示了他的設立精神:必須成為媒體中的社會運動者,必須成為服務社會運動者的媒體。

二、 背景

苦勞網成立於1997年,原先只是一個收集社會運動相關資料的網站,1998年,統聯司機罷駛事件,他開始第一篇報導;歷經了核四建照發放抗爭、中華電信工會反釋股、美濃反水庫、九二一震災、西雅圖反WTO抗爭、政黨輪替與八四工時抗爭、經發會、……一直到樂生保存、反對蘇花高,苦勞網參與過各式各樣的社會議題[1]。去年苦勞網大改版的說明裡寫道:「苦勞網是具有『特定觀點』的媒體」[2]

三、 符號建構

所謂符號的力量是指利用語言或其它象徵符號影響他人行為時展現出的影響力。苦勞網的網頁間,不論是新聞分類或是字裡行間,充滿許多的特殊的符號。

1. 標題與口號:

「苦勞網」和它的英文名字「coolloud」分別利用了文字來傳達一些他們的核心價值,而英文站名「coolloud」是戲謔的模仿美商可口可樂公司的商標,並取其與中文「苦勞」的諧音

2. 版面與架構:

目前看到的苦勞網版面來自去年的大規模改版,與社群合作使用Linux平台上的CMS Drupal技術[3],一個開放原始碼的系統。在版面編排上,它分成五欄,列出各項主題分類的近期文章,首頁的最上面排著苦勞網主打的活動資訊募款訊息

3. 功能與分類

苦勞網可以概括分成幾大區塊:新聞、主題、活動、事務等。

(1) 新聞和主題是對發布在站內的文章的分門別類,新聞系統裡,苦勞用各種不同的途徑蒐集和發布文章:「苦勞報導」、「新聞你來搞」、「苦勞社論」、「公共論壇」、「部落格來搞」,有些是苦勞網本身的特約記者負責撰寫,有些是向外部的徵稿

(2) 主題系統將站內所有文章歸類,分成「勞工」、「環境」、「國際」……等,而文章也都根據討論議題加上不同的標籤連結。

(3) 活動系統主要藉由「行動行事曆」「社運公布欄」來傳播最即時的社會運動資訊,提供社運團體張貼自己的活動,也讓對特定議題有興趣的人能找到自己能夠參與的行動。

(4) 前面說過的募款資訊、主打活動、以及對刊物工運年鑑的廣告可以歸類於事務區塊,是苦勞網本身藉由網站推廣的資訊。

4. 文章閱覽

在閱讀苦勞網文章時,除了一般會有的標題、作者之外,他還有著主題、標籤、事件、張貼者幾個項目,方便讀者前往閱讀相關的文章。在文章區塊之外,苦勞網左右各有一欄資訊區塊,在讀者閱讀之時也順勢會社運活動做宣傳。

5. 互動方式

除了加入特約記者群,或利用「新聞你來搞」、「部落格來搞」來發布文章外,閱聽人也可以自由在每一篇文章末端寫入自己對文章的回應,內容可能是心得見解

四、 社會結構

苦勞網並不是一個主流的媒體,不管是內容或是讀者群,都與普通的報章雜誌或是新聞網站不同。理所當然的,它的目的與功能也不是一般媒體的型態。做為一個為弱勢團體、NGO、社會運動人士服務的網路平台,苦勞網在這些使用者群體間幾乎是無人不知,然而此網站在一般大眾間則沒這麼普及。

關於苦勞網在社會中處在什麼位置,苦勞網獲頒「社會公器獎」時的情景可以顯現出一些東西。頒獎的官方新聞稿指出:

「苦勞網」長期關注社會議題,使用網路媒體討論勞工、外籍新移民者、殘障者等弱勢團體在台灣的社會適應及其問題,在主流媒體之外,發表另類觀點和相關資訊供社會大眾參考,相當程度上填補了當前主流媒體的若干資訊空檔。最近幾年並逐漸擴及人權、環保、文化議題的報導,並提供網路空間給數十個弱勢團體作為交換意見的平台,重視弱勢者的傳播人權。作為一個媒體,「苦勞網」以極其有限的資源長期為公益發聲,其用心與成效,值得肯定。

雖然獲頒獎項,苦勞網代表孫窮理做出了驚人之舉,他在領獎感言中這麼說:「對於苦勞網的肯定,同時也是對目前在媒體界受到重視程度不夠的網路新媒體、以及始終被刻意漠視的台灣社會運動的肯定」,接著他卻詢問自由時報的朋友在哪裡,並說了「環保署的一紙公文(環保署要求撤換周富美的公文),可以讓你們把一個記者調線、調內勤,最後逼退;如果一個媒體的「社會公器」精神,需要別人口中的『另類媒體』來實踐;那不由得讓我想起張大春在陳啟禮輓聯上寫下的『禮失求諸野』這句話。」[4]孫窮理事後在自己的部落格表示,苦勞網得獎的一個重點是得到了「承認」,承認了網路媒體的價值,也承認了對社運的報導。他心想,要到什麼時候,這個「野」才能夠讓早已「禮失」的「朝」找回它的「禮」;甚至,如果不行的話,是不是該由「野」去取代「朝」、創出新的「禮」出來。[5]

五、 使用經驗訪問

實際訪問兩位使用者上苦勞網的心得,我們可以觀察它的符號力量如何產生作用:

1. 第一次進入苦勞網的使用者:(學生、20歲出頭、以下簡稱K先生)

K先生上過苦勞網後,他認為苦勞網擁有許多議題的討論,如環保、人權、社會關懷等,範圍很大。其中雖然說是報導,但也結合其他部落格的回應,比傳統慣用的新聞台更具互動。但對於第一次使用的人來說,複雜的版面讓人抓不到重點,使用上很不方便。其中的捐款訊息讓他印象很深刻。

2. 使用苦勞網約半年者:(學生、18歲、以下簡稱C小姐)

C小姐在朋友的介紹下得知了苦勞網,而她本身是異議性社團的參與者,同時也關注許多社會、校園議題。使用苦勞網時她習慣用瀏覽的方式,遇到引起興趣的標題才點入詳讀。苦勞網能提供她更多不同的視角去觀察社會,也增加了與許多NGO接觸的機會。C小姐認為,苦勞網有別於一般媒體,以不同角度觀察社會現象,對弱勢團體也有長期、深入的報導和關注,在資訊分享之外,投稿功能也增加了許多發表意見與討論的機會,這對閱聽人及NGO都是一大幫助。

雖然並沒有採訪很多的個案,但這兩個使用經驗的分享已足見一二。由首位受訪者的回答中可以看出,文字資訊這類型的符號是能向閱聽人傳播許多資訊的,然而過多的符號同時出現在一個頁面上就成了噪音,如果沒有一定的熟悉程度,很難在雜亂的平台上尋找到自己想要的訊息。而對有固定接觸苦勞網習慣的使用者來說,它能提供不小的功能:如協助建立閱聽人與NGO之間的橋梁、提供有別於一般媒體視野的報導。

六、 綜合分析

綜合的分析苦勞網各方面的符號型態,大概得從兩個角度討論:

1. 作為傳播者的苦勞網

苦勞網是一個網路平台,是故他也擁有不同於平面媒體、傳統電子媒體的機能。借用網路的傳播方式,苦勞網的符號是互動的、即時的。除了可以使資訊更多元,這樣的互動會強化媒體本身與閱聽人的之間的社會連結,對於講求社會力的社會運動需求來說,此點可說是彌足珍貴。

與其他主流媒體相比,苦勞網在傳播圈並不好走,用社會力場的角度解釋,其符號力量並沒有辦法像主流媒體如此輕易的傳播到閱聽大眾身上。這是由於苦勞網本身追尋的就是非主流的客體,不管是報導對象或是號召對象,都是一般被視為異議者或弱勢的族群。

雖然如此,我認為苦勞網的符號資本仍是強大的。這是因為所謂的「非主流」或「小眾議題」之類內容,在傳播上就是獨立於尋常可見的傳播內容之外。習於接受主流媒體的閱聽人在看到「弱勢」、「募款」、「社會關懷」之類符號出現時,其實是很容易受到衝擊的,個案K先生的訪問中也可以看到這樣的成份。

2. 作為運動者的苦勞網

苦勞網的宗旨是社會運動,價值也是社會運動。如同社會運動者在社會中被視為帶有「非主流」、「激進」、「弱勢」、「公益」之類概念,苦勞網也同時帶給人這類型的符號。

我們在對主流媒體做批判時,時常認為「客觀」、「完整」是很重要的,但是苦勞網違反這樣的符號型態,或許這正因為它標榜是媒體中的運動者。媒體是可以有服務對象的,事實上,大多數的媒體都有服務對象,或服務傾向,即使標榜「中立、客觀」符號的許多媒體也往往難辭這樣的批判。「媒體的運動、運動的媒體」這個響亮的標語是苦勞網的自我期許,或許也很接近它在社會上的符號定位。

用非主流的方式傳播非主流的符號內涵,在成為運動者的媒體時,這也成了傳播媒體界的另一種改變運動,2007年的社會公器獎或許正是證明,它的符號已經得到了社會的認同,甚至,成為了一種需求。不論做為一個傳播者或是運動者,苦勞網都擁有一套特別的符號資本,對於未來苦勞網又能如何發揮他的符號力量,是很值得繼續觀察的。

七、 發揮所長

在網路傳播媒介裡,苦勞網只是很小的一部分,BBS系統也好、被廣泛使用的部落格也好,網路便捷增加了符號傳播的力量,強化了符號資本。隨著物質世界的發展,媒體必須盡可能的跟上腳步,才不致落後於人。網路除了是傳統媒體必須積極攻佔的區塊,也讓沒有實力基礎的個人或小型傳媒有了突破。

小眾文化的傳播並不容易,但相對的其擁有的次文化符號卻能在茫茫的符號之海中鶴立雞群。借用先天具有的符號資本,包括優勢的符號內涵和符號傳遞手段,像苦勞網這樣的媒體也能發揮其符號影響力。經驗是可以衍伸到其他傳媒之上的,在更多媒體加入網路傳播這塊大餅時,如何利用符號特性繼續展現本身的獨特與內涵將會是最大考量。

參●結論

一、 定位

作為媒體中的運動者、成為服務運動者的媒體,苦勞網在這樣的理念下產生了一系列獨步主流媒體之外的符號與文化。今天,這樣的傳播媒體與文化內涵已受到媒體界的肯定,甚而被視為「社會公器」。

二、 運作

苦勞網的符號資本分成「傳遞手法」與「符號內涵」:

在傳遞手法上,苦勞網運用先進的網路技術,不但將資訊無遠弗屆的傳播,更重要的是加強與閱聽大眾的互動關係,這使得網頁資訊更即時、更多樣,也讓參與者擁有對媒體歸屬、認同感,苦勞網可說是充分的運用了手邊的網路傳播資源與技術。

在符號內涵上,苦勞網的非主流題材獨樹一幟,將各種議題突顯出來,讓人提起閱讀興趣。關於弱勢、社會運動的議題往往能發揮其符號力量,激起讀者熱情,甚至在實際上,創造了更多人轉而投身公益、改革的契機。

結合傳遞手法與符號內涵,苦勞網本著網站精神,用非營利的軟體並公開與社群共同創作網站架構技術,同時達到了網路傳播的高效能。

三、 結語

運用符號的角度分析傳播媒體,我們更深入的解剖了媒體的傳播原理與其產生的力量。如前所述,主流媒體與非主流媒體有著截然不同的運作模式、內涵,與閱聽群。擁有較廣大的既有資源並不表示就能將手上的符號資本使用的最有效率,而身處間狹的生存空間也不代表就不能將符號力量發揮到極限。在去年的「社會公器獎」中,一個另類的小眾媒體被視為在社會公益上用心達到了成效,而這是普羅的大眾主流媒體沒有做到的。是故,在社會力場的限制之外,配合著自己擁有的符號資本,調整出恰當的方式來運用資本,這將能夠創造出更多的可能。

肆●參考資料

一、 Arthur Asa Berger,黃新生,媒介分析方法,Media Analysis Techniques,遠流出版,2007年9月30日新版七刷

二、 林信華,符號與社會,唐山出版,台灣,民國八十八年七月初版。

三、 苦勞網 http://www.coolloud.org.tw/

四、 1968 http://www.blackdog.idv.tw/wordpress/

五、 Jedi's BLOG:從苦勞網與 NGO Online 說起http://jedi.org/blog/archives/005548.html

維基百科:苦勞網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B%A6%E5%8B%9E%E7%B6%B2


[1] 引用自〈苦勞十年,請支持我們繼續走下去──孫窮理的部落格〉(孫窮理是苦勞網的執行長)http://www.blackdog.idv.tw/wordpress/index.php/2007/05/21/coolloud10years/

[2] 參考苦勞網2.0改版說明 http://www.coolloud.org.tw/node/4715

[3] Drupal 是一套開放源碼的內容管理平台,擁有多種實用的功能,可以用來建置從個人網誌到大型網路社群等各種類型的網站。詳情請參考 http://drupaltaiwan.org/

[4] 引用自苦勞網:「禮失求諸野」苦勞網在社會公器獎的獲獎感言http://www.coolloud.org.tw/node/11567

[5] 引用自1968:隱藏版得獎感言—給我們一座「社會凶器獎」吧,謝謝 http://www.blackdog.idv.tw/wordpress/index.php/2007/11/18/award/

技術提供:Blogger.